藝術是文明存在的唯一理由。--劉慈欣
時間的指針回撥到四年前的2019年3月,挪威藝術大師洪德清(洪米川)先生與丁再獻先生曾經在濟南的山東省清荷工藝品研究中心初次相會,并合作完成了兩件藝術品,通過交流,兩人一見如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此經常和丁再獻先生交流不斷,洪先生經常念叨,有機會一定要到丁先生府上拜會。
心有所念,必有回響
公元2023年9月16日,洪德清先生終于如愿以償,洪先生不遠萬里攜越南和中國兩弟子趕赴濟南,專程拜訪了著名學者丁再獻先生。上午十時,丁先生準時在大門口迎接洪先生,和洪德清先生一行到達了丁先生的寓所。據洪德清先生學生鄧家旺先生介紹,這次來訪遇到了交通的困難,本來是9月15日18時30分到濟南的機票,結果飛機晚點5個半小時,到達濟南入住酒店后已是凌晨時間,已經64歲的洪先生雖然經過長途跋涉,一路舟車勞頓,但可能因見丁先生心切,一直精神飽滿,不知疲倦。
君子之交,不尚虛華
記者獲悉,洪先生進得丁公府來,和丁先生的夫人見面問候之后,即進入丁先生的書房,直奔主題,進行交流。從書畫藝術創作,到東夷文化和骨刻文字,兩人都極其投入,看到骨刻文系列和丁再獻先生微機上骨刻文五種字體演變后極為驚奇,當看了骨刻文原圖和甲骨文及金文對比,發現不少骨刻文字和甲骨文幾乎相同時驚嘆不已,交流也達到了高潮。時間過的真快,不覺已兩個小時過去還意猶未盡,當丁先生講到骨刻文中的“天”字四五千年前東夷人創造時,已經有了“天人合一”理念,令洪先生頻頻頷首稱贊,丁先生遂展紙提筆,只五六分鐘時間一幅為洪先生書寫的“天人合人”的骨刻文書法藝術作品躍然紙上。隨后的午間用餐期間主題仍然是洪先生繪畫藝術和骨刻文書法藝術。
巔峰相對,高手同頻
下午3時,應山東省清荷工藝品研究中心殷廣山先生的邀請,洪德清先生一行和丁再獻先生在書法家、山東商業系統書畫家協會副主席鞏天宗先生陪同下來到清荷藝術品研究中心。殷廣山總裁已在中心門前迎接,兩位老友相見是以擁抱方式進行。殷總引導大家上得樓來,接著就是參觀,和上次初到這里相比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瓷畫燒烤機已由最初的5臺增加到了10臺,基本滿足了批量生產的需要;展廳內數百幅作品已展現在人們眼前,其中由丁再獻先生創作的骨刻文書法藝術茶具和酒具等早已擺上展架,交流期間品茶和用餐時均用了骨刻文書法藝術茶具,大家邊品茶邊交談書畫和東夷骨刻文字。
參觀之后,接著兩位藝術大家就開始了精彩的聯合創作,這次洪德清的學生專門從景德鎮帶來了大花瓶和大瓷盤。洪先生親自為丁先生調試墨汁,并請丁再獻先生首先開筆,丁先生提筆在花瓶上題寫了“米川藝術”骨刻文書法;洪先生遂揮舞起畫筆,一會繪花瓣、一會點花蕊、一會加花葉,令人目不暇接,一會工夫一幅富貴牡丹畫瓶展現大家面前?芍^是:米川功深,胸有成竹,爐火純青,揮灑自如。據隨行的學生陳清容介紹:實際上老師繪畫,從無草稿,應景而作,隨心所愿,筆到畫成。
接下來丁再獻先生又揮毫為鞏天宗在大盤上書寫了骨刻文“仁者壽”三字,洪德清先生揮毫作畫,很快一幅牡丹佳作展現在大家面前。隨后丁先生生又與洪德清先生為清荷工藝品中心合作完成了“天下太平”牡丹畫瓶和“福祿壽”荷花畫盤,這兩件作品皆可稱舉世無雙,令現場人們爭相贊美。
畫苑書壇,獨樹一幟
波倫明丹技法,是指挪威藝術大師洪德清(洪米川)獨創的瓷畫技巧,挪威以他的居住地而命名,被稱為“波倫明丹(BRUMUNDDAL)”技法,該技法有德國工筆,配用美國色彩,加上嶺南派(沒骨技法),不用線條勾勒,直接以色彩入畫。
骨刻文書法,是指骨刻文字的書寫藝術,是在骨刻文原圖摹寫基礎上的再次創作,為丁再獻始創。骨刻文在山東集中發現,由丁再獻和其兄丁再斌共同系統破譯,是我國最早可以系統識別的文字,是漢字的源頭。劉鳳君教授考證,骨刻文形成約在4600~3300年之間,最初的作品是一些刻在獸骨上的刻畫符號即象形文字或圖畫文字。
挪威藝術家洪德清“波倫明丹”技法,是中西方畫法相結合的現代繪畫藝術;中國著名學者丁再獻“骨刻文書法”藝術,是代表中華遠古文明的文字書寫再現。這兩種藝術碰撞,火花天成,精彩絕倫,堪稱完美。(王薛灃)